荀学义
荀学义: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大气科学系主任
所在单位:bob手办官网安卓版BOB手机版官网
通讯地址: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昭君路24号
邮政编码:010020
Email:xunxy@imu.edu.cn
研究方向
季风变异及影响、气候与气候系统
多尺度气候与植被环境、生态承载力评估
主讲课程
天气学原理与方法、动力气象学、中国天气
数值天气预报、大气物理学、气候资源学等
教育背景
2007.09~2012.07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
2004.09~2005.07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大气科学学士
2001.09~2004.07内蒙古科技大学物理学院物理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1.01~现在bob手办官网安卓版BOB手机版官网副教授
2019.03~2020.12bob手办官网安卓版BOB手机版官网高级工程师
2014.01~2019.02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高级工程师/领班/首席/短临预报室主任
2011.01~2013.12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工程师
2005.08~2010.12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气象台助理工程师
主持和参加项目
1.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季风对高原北部温度场变化影响的研究,执行号:2020MS04008,执行年限:2020~2022,主持人。
2.bob手办官网安卓版 高层次人才启动金,执行号:21800-5195120,执行年限:2019~2022,主持人。
3.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研项目:内蒙古雷暴和短时强降水预报方法研究,执行号:nmqxkjcx201603,执行年限:2016~2017,主持人。
4.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集合预报数值产品的超级集合预报方法研究,执行号:2014BS0403,执行年限:2014~2016,主持人。
5.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影响的研究,执行号:LPCC201306,执行年限:2014~2015,主持人。
6.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项目:灾害性天气过程数值产品的预报性能检验,执行号:CMAYBY2013-012,执行年限:2013~2014,主持人。
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尺度过程对夏季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影响机制研究,执行号:42165003,执行年限:2022~2025,骨干参加。
8.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呼和浩特城市热岛效应的模拟和预估,执行号:2020MS04012,执行年限:2020~2022,骨干参加。
9.中国气象局预报员专项:气象要素精细化格点预报产品格点转站点插值方法对比,执行号:CMAYBY2017-013,执行年限:2017~2017,骨干参加。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沙尘扬升、对流层-平流程输送及远距离传输过程中的垂直分布及动力热力结构,执行号:41365003,执行年限:2014~2017,骨干参加。
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全球变化背景下藏北高原野外与业务气象站变化的对比研究,执行号:41175068,执行年限:2012~2014,骨干参加。
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建模框架的生态-水文模型构建与参数模拟,执行号:91125005,执行年限:2012~2014,骨干参加。
1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藏高原典型多年冻土区与季节冻土区蒸散发对比研究,执行号:41105004,执行年限:2012~2014,骨干参加。
1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喜马拉雅山珠峰段南北气流通道观测研究,执行号:41005010,执行年限:2011~2013,骨干参加。
15.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项目:西藏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执行年限:2010~2012,参加。
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藏北高原地面加热特征及其在高原季风形成演化过程中的热力作用研究,执行号:40875005,执行年限:2009~2011,骨干参加。
论文论著
1.荀学义,杨保成,胡英华,张敏.夏季欧亚中高纬集合预报环流系统的适用性分析[J].气候与环境学报.2022.
2.樊威伟,胡泽勇,荀学义,等.青藏高原季风演变及其气候效应综述[J].高原气象. 2021, 40(6): 1294-1303.
3.Zhang Zhongqiong, Wu Qingbai,Xun Xueyi, et a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nges of Xing'an permafrost in China over the past three decades[J] .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9.
4.Zhang Z, Wu Q,Xun X, et al. Climate change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frozen soil in 1980–2010 in northern northeast China[J].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2018, 467: S818900989.
5.荀学义,胡泽勇,等.青藏高原季风对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的影响[J].气候与环境研究. 2018, 23(3): 311-320.
6.黄晓璐,荀学义*,赵斐.内蒙古强对流天气时空演变特征分析[J].暴雨灾害. 2017, 36(3): 287-291.
7.Zhang Z, Wu Q,Xun X. Radiation and energy balance characteristics of asphalt pavement in permafrost regions[J]. Environmental Earth Sciences. 2016, 75(3): 221.
8.斯琴,王佳津,荀学义,等.基于T639对流参数的内蒙古强对流天气潜势预报方法初探[J].干旱气象. 2016, 34(5): 906-911.
9.斯琴,荀学义*,张旭. 2种集合预报方法在内蒙古汛期降水中的对比试验[J].中国农学通报. 2016, 32(30): 132-138.
10.斯琴,荀学义*,王佳津.一次东北冷涡暴雨过程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 2016, 44(6): 1016-1023.
11.荀学义,胡泽勇,崔桂凤,等.青藏高原近地层及北侧气压系统的季节性振荡变化[J].冰川冻土. 2015, 37(2): 360-368.
12.荀学义,胡英华,张旭,等.内蒙古地区T639气象要素预报性能评估检验[J].气象科技. 2015, 43(4): 647-658.
13.张中琼,吴青柏,荀学义,等.不同地面类型热物理性质差异分析[J].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35(4): 41-47.
14.荀学义,姜学恭,郑志峰.一次冷锋型沙尘暴过程对流层—平流层交换的数值模拟[J].干旱区研究. 2015, 32(3): 533-542.
15.孙永刚,孟雪峰,荀学义,等.温度平流在沙尘暴和大风天气预报中的差异分析[J].气象. 2014, 40(11): 1302-1307.
16.荀学义,孟雪峰,王学强,等. T639和EC模式对内蒙古主要天气系统的预报性能检验[J].气象科技. 2014, 42(5): 832-838.
17.王愚,胡泽勇,荀学义,等.藏北高原土壤热传导率参数化方案的优化和检验[J].高原气象. 2013, 32(3): 646-653.
18.Xun X,Hu Z, Ma Y. The dynamic plateau monsoon index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general circulation anomalies[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2012, 29(6): 1249-1263.
19.荀学义,胡泽勇,吴学宏,等.三套位势高度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对比分析[J].高原气象. 2011, 30(6): 1444-1452.
20.孙俊,胡泽勇,荀学义,等.黑河中上游不同下垫面反照率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J].高原气象. 2011, 30(3): 607-613.
21.荀学义,胡泽勇,孙俊,等. ECMWF和NCEP再分析资料在青藏高原高度场变化中的对比分析[J].冰川冻土. 2011, V33(1): 80-87.
22.荀学义,胡泽勇,孙俊,等.高原地区ERA40与NCEPI再分析资料对比分析[J].气象科技. 2011, 39(4): 392-400.
23.荀学义,胡泽勇,崔桂凤,等.青藏高原季风变化及其与鄂尔多斯高原夏季降水的关联[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1, 25(4): 79-83.
24.荀学义,胡泽勇,孙俊,等.青藏高原近地层低压系统移动路径及其特征[J].气象科技. 2011, 39(6): 761-767.
25.何慧根,胡泽勇,荀学义,等.藏北高原季节性冻土区潜在蒸散和干湿状况分析[J].高原气象. 2010, 29(1): 10-16.
26.何慧根,胡泽勇,荀学义,等.藏北高原湿地地表辐射的变化特征[J].太阳能学报. 2010, 31(5): 561-567.
27.崔桂凤,荀学义*,银山,等.鄂尔多斯市春季大风、沙尘暴变化特征与高原季风的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2010, 39(2): 191-197.
专利软著
荀学义,2019,集合预报模式产品显示平台V1.0.登记号:2019SR0815023.
荀学义,2019,沙尘暴过程分型查询系统V1.2.登记号:2019SR0815026.
荣誉奖励
2019年荣获bob手办官网安卓版“优秀指导员”荣誉称号.
2018年荣获中国气象局“全国气象优秀个人”荣誉称号.
2014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有为青年”荣誉称号.
2014年荣获中国气象学会第八届“全国优秀青年气象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
|